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一季度北京市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2023-05-11 17:4031530

随着疫情“乙类乙管”,区域及本市经济社会活动水平已基本恢复常态,污染排放也回到疫情前正常水平,今年一季度,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与2022年同期相比有所反弹,但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略有改善,回归到了常态的改善趋势和改善水平。同时,一季度还面临了气象条件不利、外来沙尘等因素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天不帮忙,人更要努力,全市印发实施《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各区、各部门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五方面、107项任务,加强统筹组织,扎实推进各项任务措施落实。水、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

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加强统筹调度

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部署,召开深化“疏解整治促提升”促进生态文明与城乡环境建设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2023年全体会议等,部署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强化组织调度,市领导专题调研、调度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污染过程应对、扬尘监管等工作。严肃问题整改,全面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石景山区、顺义区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

紧抓重点环节,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

面对不利因素,全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建筑垃圾消纳场、渣土运输车、施工工地(混凝土搅拌站)扬尘问题查处和视频监控平台使用;下发问题线索,精准指导、重点整治;定期通报道路、工地(场站)出口等尘负荷抽测情况;印发城市“揭网见绿”绿地养护技术指南,规范养护见绿地块。协同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组织开展VOCs“一厂一策”治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顺义区启动汽车制造行业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重点石化企业完成低泄漏呼吸阀和紧急泄压阀更换,并完成近40万个密封点泄漏检测修复,进一步减少VOCs无组织排放。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相关区启动了燃油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完善新能源车推广配套政策,发布关于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的方案,乘用车置换新能源小客车最高补贴1万元。全面做好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全市累积编码登记机械11万余台。

紧抓“三水”统筹,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

加强水资源保护,全面实施《北京市节水条例》,加强全过程节水。深化水环境治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市领导担任市级河长;实施全面打赢城乡水环境治理歼灭战三年行动方案,140个村启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印发实施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环境监管。推动水生态修复,实施水生态区域补偿暂行办法,聚焦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开展跨区横向补偿;明确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河道空间管控边界;启动年度水生态监测评价工作。

紧抓“条例”落实,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

落实《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研究编制配套标准,为守好一方净土提供坚强保障。加强建设用地风险管控,更新年度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动态更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保障建设用地安全再利用。强化农用地安全利用,持续推进耕地分类管理及土壤环境监测,扎实推进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保障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安全。

紧抓碳排放“双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持续完善市场机制,加快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公布2022年度重点碳排放单位及一般报告单位名单,909家企业纳入重点碳排放单位名单;启动年度本市试点碳市场工作。加快推动试点示范,以低碳领跑者、先进低碳技术示范为重点,继续加快推进全市低碳试点;城市副中心举办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北京市绿色交易所与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签署气候投融资战略协议。

紧抓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强生态保护力度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印发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园林绿化专项规划。修订发布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收录150种野生动物。因地制宜保护恢复自然岸线,城市副中心自然岸线保有率连续两年提高,近自然化修复取得良好成效。维护生态空间格局稳定性,市政府批复朝阳区等13个区分区规划及亦庄新城规划修改方案,坚决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组织开展松山、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促进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4月1日起,实施地方标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

当前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空气质量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短期内还会出现波动,特别是今年面临着气象条件相对不利和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增加的双重压力,空气质量改善形势较为严峻。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仍未改变,仍需久久为功。

接下来,北京市将继续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加快推进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措施,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强化“三水统筹”、加强“三地管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业界首例!中国煤科联合完成5G井下低频大上行能力创新验证
近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科院联合神东煤炭集团、中国电信榆林分公司、华为公司圆满完成5G井下低频大上行能力创新验证,充分体现了井下场景低频+大上行5G方案的先进性,对探索5G+智能矿山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0评论2023-07-04564

煤炭行业首个超高压液压软管试验系统投用
近日,煤炭行业首个超高压液压软管试验系统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建成并投入使用。该试验系统的建成,填补了矿用水射流式割缝压裂装置配套的超高压介质输送系统安全性能分析验证能力的空白,标志着煤炭行业已具备设计工作压力达100MPa液压软管的爆破性能、脉冲性能分析验证能力,能够为矿用水射流式割缝压裂装置可靠应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0评论2023-07-02544

瞄准“国字号”!湖州驰骋科技新赛道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机床切削工况刀具状态原位实时监测传感器及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日前举行。该项目主要针对刀具状态原位实时监测与磨损补偿难题,突破传感器内嵌集成封装、刀具状态辨识解算、磨损原位高精度补偿等关键技术,为我国高端装备绿色智能制造提供重要手段与依托。

0评论2023-06-30627

权威发布!“2023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和“2023全球专利创新指数”
6月27日在江苏永钢召开的“2023(第十六届)钢铁工业科技与竞争战略论坛”上,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就“2023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和“2023全球专利创新指数”进行发布与解读!

0评论2023-06-29558

技术赋能!煤矿智能化建设亟待由“政策市”转向“市场市”
作为煤矿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化智能开采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在技术引导之下,煤炭行业正在逐步进入智能化时代,将会有效地提升行业生产效率,提高行业的精细化管理程度,为行业生产带来明显价值。1政策助推产业应用形成巨大市场蓝海“煤矿机器人的应用和推广是大势所趋。

0评论2023-06-082406

王保利研究员——煤矿智能地质保障的排头兵
王保利,研究员,博士,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二级首席科学家,现任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智能探测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兼任陕西省煤炭学会煤炭地质及环境保护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能地球物理专委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外聘导师。主

0评论2023-06-072117

陕煤彬长矿业生产服务中心:彬长矿区首部DSJ140型无基础带式输送机研制成功
近日,陕煤彬长矿业生产服务中心首部自主研制的DSJ140/300/4×630型无基础带式输送机顺利完成组装调试工作,这标志着该中心成功步入大型煤矿机电设备制造行列,加工制造能力再上新的台阶。该输送机即将作为彬长矿区首部无基础顺槽输送机在小庄矿“安家落户”,其设计总长3100m,搭载4台630kW永磁变频调速一体机作为核心驱动

0评论2023-06-062103